新闻动态

CASE PRESENTATION

南阳建筑设计院:南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

返回列表

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启事

  为了切实加强我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塑造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保障城市空间的公共利益,杜绝或减少规划建设中的不统一、层次不高、特色不鲜明等现象和问题,实现城市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近期,市住建委、市规划局等部门牵头,相关业内专家参与,编制完成《南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经南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评审,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南阳建筑设计院


  《南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由总则、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控制、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城市照明、城市生态环境、附则八部分组成。《南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在编制时,既遵照国家、省、市在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相关规定,又充分考虑到南阳本土特色。如首次采用城市建设色彩分区控制,明确老城区、新城区、交通场所、户外广告色彩、夜景照明色彩特征。在城市绿化生态建设中,明确提出创造一系列开闭有致的滨水绿地空间和道路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富有生机的绿色世界。在城市基础建设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行车道、人行道、交通设施的布设提出控制要求。在工程材料的应用上,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南阳现有材料,增强建筑地方特色表现。

第一章 总则


  1.1为加强南阳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塑造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保障城市空间的公共利益,实现城市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的编制是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角度,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定标准,提出要求。对南阳市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南阳市辖区其他地方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可参照本导则。


  1.3在南阳市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各类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行为,除应遵照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城市建设规划


  2. 1城市建设目标:


  建设山川秀美、文化灿烂、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2. 2城市基本职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水源和生态保护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文化教育中心;豫西南的行政管理中心;以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清洁能源等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及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


  2.3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及总体构架:


  南阳市城市建设发展以生态保护和培育为主,主要向东、向南发展,向西、向北适当延伸,围绕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市主体区建设,加快“五区”发展。南阳市城市建设总体构架要以白河景观轴为核心、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和白桐干渠为两翼、以城区内河为脉络进行中心城区水系建设;以迅速推动中心城区内部板块组团发展,加快南阳新区、三个产业聚集区、东北分区、高新片区、老城片区、麒麟片区、武侯片区等9个功能组团的建设;以农运会主体育场、新闻中心和体育中心工程建设为引领,带动提升东北分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城市综合体和商务中心区、特色商务街(区),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实施区块突破;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供热、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商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在城区建设独山风景名胜区、兰营水库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背景与生态保障区,积极发展郊区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园和农游一体化基地;同时推进中心城区与官庄、鸭河工区和镇平、社旗、唐河等县城组成半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建设,实行城市组团化发展。


  2.4城市对外交通:


  强化南阳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综合立体网络,建立与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畅通、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


  2.4.1铁路:以焦柳铁路、宁西铁路、郑渝铁路、月随铁路、西新铁路、鲁南铁路6条对外铁路形成铁路运输干网,积极建设宁西铁路复线及焦柳线引入宁西线的铁路连接线,扩大铁路运输能力,构建“十”字形的铁路主骨架系统。


  2.4.2公路:依据现有南阳市城市对外公路网络,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改造,尽快形成以二广、沪陕、三淅、武西、兰南、内邓、焦桐、周南、鲁(山)唐(河)、张(华岗)渠(首)老(河口)10条高速公路对外运输干线以及G207、G209、G311、G312、S103等26条国省道干线组成的南阳市公路综合交通运输骨架网。努力实施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卫星城镇为依托,实施区域放射,城乡一体的南阳城市发展战略,以形成半小时城市经济圈为主导,逐步规划1小时城市交通圈,2小时城市交通圈及3小时城市交通圈,实现南阳市城市交通对市辖区域内及周边省会城市的交通圈域系统。特别是对半小时城市经济圈的道路交通,要高标准规划建设直达快速通道,对市辖区域内部分县(区)高速连线建设改造要加快步伐。同时加强交通运输场站规划及建设改造,最大限度满足客运和货运的需要,以此改善南阳市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拉动南阳市城市经济的发展。


  2.4.3航空:要不断加强南阳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南阳机场功能,保障安全运行,培育航空客流,拓展航空业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巩固省域内三大民用机场之一的地位,实现国家支线机场的发展定位。


  2.5城市对内交通:


  南阳市城区交通以城区道路规划等级为依据,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尽快规划形成由快速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及枢纽等多种方式的城市交通网络,在主干路系统形成以快速公交走廊和跨片区常规公交干线,在片区内辐射以常规公交干支线,逐步实现城区交通快速畅通有序。


  2.6城市绿化与景观


  2.6.1完善中心城区内部绿化系统,改善城区外部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网络,将南阳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至2020年规划城市绿地2661.04公顷,人均14.78平方米。公共绿地1958.84公顷,人均11.1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在城市布置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地等生态绿地,在白河两岸布置滨河绿带在组团间隔离绿带,沿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邕河、溧河布置滨河绿地,沿快速路、景观大道两侧布置带状绿地,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均衡布置各类公共绿地,形成具有南阳市地方特点的绿地系统。


  2.6.2实现人文与自然的交融,构建南阳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有机交融的总体景观结构。规划建设南阳滨河生态景观区、古城景观区、新城中心景观区、卧龙岗景观区、独山景观区5个特色景观风貌区。


第三章 城市建设控制


  3.1城市总体风貌控制


  3.1.1在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布局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自然与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塑造依山拥河、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创新精神的城市特色风貌。


  3.1.2延续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板块组团、功能组团及重要建筑节点发展城市空间,在城市板块组团与板块组团之间、功能组团与功能组团之间、重要建筑节点之间及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之间,要设有明确的界限,保护生态用地的完整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


  3.1.3突出城市各板块组团自身的资源特色和环境特色,明确空间发展模式,通过划定各自内部建设用地的风貌分区、密度分区和高度分区等方式来塑造城市区域特色。


  3.2城市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控制


  3.2.1重点保护城市规划区域内水库、河流、山体等反映城市地域特征的自然景观资源,严禁大挖大填、改造地貌、损坏植被等破坏性的建设行为。城市自然景观资源地区之间要采用建立生态通廊、视线通廊或步行通道等方式加强联系,构筑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彰显自然景观资源在城市中的地位。


  3.2.2维持自然景观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依据规划需对公众开放的自然景观资源地区,其内部要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活动空间。


  3.2.3南阳市城市规划控制区内风景区主要包括白河湿地公园风景区、独山风景名胜区、兰营水库郊野公园风景区、卧龙岗风景区等,龙王沟水库风景区作为兰营郊野公园风景区的延伸,可做好之间的衔接及景观呼应。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外围环抱的山体水体,构成了优美的城市背景线,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是南阳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白河湿地公园风景区、独山风景区、兰营水库郊野公园风景区及龙王沟水库风景区要以保护自然山体水体,保护南阳市城市水源地为基本原则,以风景游赏活动为主,合理布置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物,要严格控制风景区内开发地段、开发内容及开发强度。卧龙岗风景区要以结合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南阳丰厚的楚汉文化积淀为主,做好与镇平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及内乡、西峡伏牛山地质公园的衔接和呼应,体现南阳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南阳市的城市风景区的建设要走内涵发展与外部环境相统一的融合式发展之路,重点拓展白河滨水界面绿地景观的深度与厚度,将白河绿地与水景引向城市空间,真正实现“河在城中、绿在城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效果。


  3.2.4在与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相邻地区要尽量多地建立视线通廊和步行通道,提高自然景观资源地区的可视性和可达性。针对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在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或者与自然风景名胜区相邻地区设置时,交通设施应采用下沉、高架、隧道等处理方式,保持自然景观地区与自然景观相邻地区之间的联系,挡土墙等护坡设施应尽量降低高度和坡度,利用植物、雕塑等手法进行软化和美化处理。


  3.2.5在与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相邻地区要采用低密度的建设方式,建筑布局要开敞、通透,应提供在一定范围内连续通达的视线通廊,严格避免建造对景观遮挡严重的板式建筑,单个视线通廊的宽度不宜小于25米。地块间的视线通廊可结合城市道路设置,地块内的视线通廊可结合内部公共通道设置,两相邻视线通廊间距不应大于75米。建筑物要进行高度分区控制,与自然景观资源距离越近,高度分区控制应越严格,总体呈逐级下降的趋势。在重要的临山、临水地区应设置特定的视点和视角来控制天际线,在主要视线观赏方向和位置,避免主要的山脊线、山峰受到建筑物的遮挡。


  3.2.6南阳市独山风景区山体周边建筑布置形式要充分利用独山背景山体,结合具体地形地势布局,形成灵活多样的建筑空间。应控制建筑体量、高度、建筑形式,尤其应注重与相近山水环境的协调融合。屋顶应采用坡顶形式或设计屋顶花园,建筑色彩宜淡雅。独山风景区山体周围的建筑风格不得破坏独山山体景观,建筑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与背景山体的关系,并充分利用对景、借景等手法使建筑群与周边山体景观呼应与融合,达到建筑与山体景观和城市风格的和谐。


  3.2.7南阳白河湿地公园风景区、兰营水库郊野公园风景区及龙王沟水库风景区水体周边要强调视线通透,要营造观景平台。除必要的景观建筑外,应严格控制滨水地带沿岸的建设,以保证岸线地区获得较好的景观视线和景观效果。建筑尺寸应与水体周边环境相协调,强调灵巧秀气、尺度宜人、造型通透,避免厚重体量,建筑色彩宜淡雅。建筑立面设计应充分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发挥自然条件,使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中,塑造内外景观交融的滨水景观。建筑布局应考虑与水体景观之间的联系,沿岸线的建筑宜采用退台处理,创造丰富的空间序列。建筑布置形式宜结合岸线及地形呈自由式布局,建筑风格可灵活采用传统的和现代的风格屋顶,可采用传统的坡屋顶形式,也可采用轻巧飘逸的现代手法。


  3.3 老城区规划建筑控制


  3.3.1不同时期的街区和建筑都是城市历史的组成部分,各类城市建设行为要有利于维持城市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培育城市文化传统、形成城市历史积淀。要严格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地区和传统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应编制保护和协调规划,确定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范围。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建设活动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管理。


  3.3.2南阳市老城区建筑建设要本着“控制、保护、恢复、改造”的原则进行,在老城区改造中要尊重原有建筑规划布局,凸现老城建筑轴线,注重保持古城风貌,保护历史遗存风貌,恢复原有历史符号和文化遗存,强化以南阳府衙、医圣祠、武侯祠为中心的历史环境气氛,继承城市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老城区内建筑改造应维持原有高度、建筑容量的现状,保持低高度、低容积率、高密度的特点,同时要加强老城区内现存河道水系的保护与改造,重视沿岸景观质量建设,完善城市内部环境空间格局。


  3.3.3老城区内的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在南阳市老城区内改造重建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要借鉴南阳市历史传统,充分展示城市传统文化,体现南阳市地方的城市文化特征,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展示界面。


  2.南阳市老城区内改造重建的建筑要注意高度和体量,应以老城区核心区为中心逐级向外增高增大,但应保证主要景观视线走廊的通畅。建筑屋顶应采用坡顶形式,建筑的形式、尺度与色彩应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协调。南阳市老城区内改造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应以核心区风格为主导由里向外与其他新建区域和谐过渡。


  3.在南阳市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强调的是改造,但同时也要重视其再生性。对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应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保护,重点对其历史文化进行突出保护,如:建筑结构、文化内容等。在保护的基础上可对建筑或者建筑群进行改造,做到“修旧如旧”和“功能更新”, 以此改变旧城功能落后的状况,保证其适应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做到可持续发展。


  4.在保护和改造中要强调南阳市老城区的功能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将老城区中经过评估而确定需要保护的部分保留下来,以满足城市的精神内涵的需求,特别是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情节的满足。同时应以现代的技术和手段赋予老城区以全新的功能,从经济和功能性上提升整个保护区域的服务功能,从而做到对整个旧城的真正保护。


  5.南阳市老城区开发保护要结合南阳市实际情况,根据老城区建筑布置、合理确定区域街道或片区,以小规模渐进方式实施。应以中、小规模且能包容多种功能的逐步改造取代大规模的单一功能的迅速改造,同时对文物保护区内的改造建筑的建设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原拆原建”,以保护旧城区原有的社会特征和历史特征,实现人居环境的多样化和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3.4城市新区规划建筑控制


  3.4.1南阳市城市新区建设要本着“控制、规划、开发、建设”的原则,在新区建设中要强调城市形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新区总体风貌在与南阳整体城市风格协调的基础上,应按新区的不同职能进行设计引导,展示鲜明的城市形象和时代特征,体现南阳古城风貌与现代风格的对话,借以塑造不同形式的城市景观。


  3.4.2城市新区内的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南阳市城市新区建筑风格要鼓励提取南阳地方传统特色的建筑意向,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建筑新形式。重点地段应通过设置适量的高层建筑作为新区标识点,形成丰富有致的城市空间形象。反对新区建设盲目追求超高、大体量、全仿西式欧化建筑风格。


  2.建筑设计要体现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建筑设计应与其周边环境设计整合同步,形成整体和谐、互为映衬的风貌。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日照、通风、视线、景观、活动场地、小品、绿化、交通流量及静态交通、环保、安全、文化等各种实用性能,做到实用性与观赏性统一。建筑风格与环境设计应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提倡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建筑,形成错落有致的片区景观,避免出现大面积同一高度的建筑群。


  3.建筑设计要做到由内部空间组合到外观形象风格的整体构思,体现全面综合性。不应只顾及一个正立面或沿街面;不应只靠附加一层虚假表皮来塑造形象。建筑设计应满足全面综合功能适用性、技术经济合理性、形象观赏性及耐久与安全等各方面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的统一。


  4.南阳市城市沿街建筑退让红线应综合考虑,退让距离在符合南阳市有关规划控制退让规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进退,根据街道功能,结合交通、绿化和人流集散需要,形成整齐一致或凸凹有序的沿街建筑布局,通过变化街道空间,丰富城市景观,塑造特色的城市形象。同时加强南阳市城市主干道及景观道路沿路两侧的建筑造型、体量、色彩及高度控制。注意道路两侧及相临道路侧面建筑的对景和远景设计,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塑造丰富天际轮廓线。


  5.临街建筑的临街立面是城市建筑的主要展示界面,在城市中心区、商业区的街道宜形成不高于24米的统一和连续的街墙。同一街区、同一街块的相邻建筑宜统一退线,街墙高度应保持一致,以形成连续的街墙界面。街墙高度宜按:6米、10米、15米、18米和24米的取值标准进行选择。街墙顶标高处建筑后退1.5~3米,街墙底层宜作为商业用途,并宜采用橱窗等通透的设计形式,不宜设置封闭的连续实墙面。


  6.建筑设计要选用节能降耗、经久耐用的外装修材质,降低运营维修成本,使既定形象能长期保持,体现建筑形象的长效性。特别是对新建设的建筑物上会出现或建成后再逐步装置的附加物要进行统筹安排,必须对预留位置和预作附加物的规格、尺寸、形式、色调做统一限定,为建筑以后的安全使用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对现有街(区)内建筑附加物也要尽快予以规范,统一风格、统一尺寸、统一色调,并尽快予以改造。附加物包括:建筑物名牌与门店招牌、广告牌、放在建筑上的各种城市标识、空调外机、太阳能热水器以及阳台的封装、安全卷闸门及安全防护网等设施。


  7.建筑设计要不断探索、创新,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还应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步持续发展,应体现创新性。同时应结合南阳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创新设计创作理念,应以建筑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运用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和节能、节地、环保等新技术,创建当代南阳生态适应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建筑,为城市风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8.南阳市城市新区要强化居民住宅区文化内涵与设施建设。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设计一定比例的设施,用于居民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改善小区环境景观。


  9.要正确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手段,强化建筑设计过程的专业协调、配合,在塑造建筑形象的同时,应重点设计建设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经济适用、抗震防灾、节能节地、环保卫生的建筑,使建筑的形象表达与安全使用相一致。


  10.要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建筑表现力,在大力推广运用各种新技术、采用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还应注重分析研究所带来的建筑表现可行性,要充分运用、适当引导,增强建筑设计的表现力。


  11.针对工业建筑,要注重分析区分生产工艺流程的固定不变部分与可调整变化部分,注重分析厂房各个外维护面的可变程度,注重拟选用标准化构配件的建筑表现力,为控制建筑体量尺度把握、形象塑造、风格体现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在采用大跨度新结构屋顶应注意选取能融入环境、比较轻盈美观的造型。


  12.要充分利用南阳市本地现有石、砂、砖、瓦、木等地方材料,增强建筑地方特色的表现。通过设计上运用地方材料,推动其生产工艺改进、性能提高、花色品种增加、产业规模化生产,成为建筑设计可长期选用的来源。


  3.4.3城市中心商务区:城市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自产生以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建设概念,南阳市城市定位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就应逐渐建设自己城市结构的核心,通过城市中心商务区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城市交通骨架的中枢地区,高聚集度地容纳功能层最高的行业并行使其相关的职能,带动南阳市城市设施、城市服务、城市景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5城市建设色彩控制


  3.5.1城市建设色彩定位


  南阳市的城市建设色彩设计总体上要以“明快、淡雅、和谐”为原则,应以丰富的中性色系为主色调,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城市色彩的色相、明度及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层次丰富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总色调。


  3.5.2 城市建设色彩分区控制


  1.南阳市老城区内建筑色调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色彩特征,禁止使用任何破坏周围环境整体色调的建筑色彩。老街区及古建筑附近的新建筑色彩应与原有历史建筑色彩相协调,应营造和保持本区内在的建筑特色风貌。同时注意商业广告色彩的设计,严格限制大面积高纯度、高彩度的广告。也应考虑老城区与新区区域色彩的和谐过渡。


  2.南阳市城市新区建筑色彩要充分体现新区的精神面貌,在考虑与老城区色彩相协调的基础上,应以表现自然、人文景观为主,分区域予以明确规划设计。在使用红色系和黄色系等暖色色系时,应做好色块面积大小的把握,可以采用白色、米黄、粉绿、粉兰、粉红、砖红、浅灰等南阳习惯使用的颜色,单体建筑主色彩不应过多。


  3.5.3 城市建设重点部位色彩控制


  1.建筑物色彩


  (1)建筑物外墙色彩:要以明快淡雅的色调为主,能充分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特征。


  (2)建筑物屋顶色彩:要考虑登高观景的效果,应注意建筑第五立面的造型和色彩设计。坡屋面色彩应以冷色调为主,可以用灰色、淡绿色、淡蓝色等颜色;平屋面应设计丰富的屋顶绿化,以烘托“城景交融”的城市特点。


  2.城市交通场所色彩


  (1)道路色彩:道路色彩的运用要注意色调、深浅、质感等因素,还应注意和街区性质、周围环境相结合。车行道以灰色水泥路面或黑色沥青路面为主,步行街道可丰富多彩,以中低明度,中低纯度的色彩为主。


  (2)桥梁色彩:应与城市整体色彩风格一致,并能充分体现桥梁的美感,总体宜采用淡雅、明快的色调,但可根据所处位置的环境特点及桥梁特性进行相应协调。


  (3)城市家具:包含栏杆、路灯杆、垃圾筒、电话亭等,其色彩运用以中性色系的白、黑为主,可加入淡绿和淡蓝的颜色。


  3.户外广告色彩


  应注意与城市总体色调相统一。在城市商业区及其他适当位置应设置有艺术品味的户外广告。广告在色彩上要尽量与周围建筑色彩相协调。严格限制大面积使用高纯度、高彩度的广告。


  4.夜景照明色彩


  夜景照明色彩重点是对灯光照度、光色及灯光环境气氛进行控制,自然景区的照明色彩应冬夏有别,同时把握好对需要照明衬托的山体、水体等的特征,对其进行总体照明及重点照明。


  第四章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4.1基本要求


  4.1.1本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和交通设施等的布设提出控制要求。同时结合景观环境统筹考虑城市道路、大型市政设施的布局,结合绿化带、公用设施及城市小品等要素,统筹安排城市道路的人行使用空间。


  4.1.2充分考虑南阳市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及速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逐步净化城市地上空间,要科学合理进行设计,特别是对未来需建设的城市电力、通讯、供水、供气、供暖、排水地下管网要进行前瞻性设计,避免与未来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容量不足而重复建设,进行反复开挖修复造成浪费。对现有城市地上空间内强电、弱电架空线路,要尽快改造入地。


  4.1.3各类公交站点、出租车上下客点、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点要采用一体化设置,满足公交发展需求。


  4.1.4要赋予设计个性,在道路形式、色彩、选材、绿化及其他附属设施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南阳市的地方特色。


  4.2道路网络


  4.2.1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要根据所在地区和组团的功能、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等条件进行灵活选择,道路选线应考虑行人和车辆对景观的不同要求,强调道路景观设计,开辟朝向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视线通廊。


  4.2.2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高城市支路网密度,以利于步行系统的组织。


  4.2.3城市建设集中地区的交通组织,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次干道以下等级的道路功能进行划分,应明确生活功能主导的主街和服务功能主导的辅街。建筑物的主要人行出入口、门牌号码和商业店铺等应集中布置在主街上;车行出入口、货物装卸区等应集中设于辅街上。


  4.2.4主干道宜按300~500米间距设置过街通道,一般设置在路口,宜采用天桥或地下通道等立体过街方式,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4米的主干道采用平面过街形式时,应设置供二次过街的安全岛。次干道及支路宜按100~200米间距设置过街通道,一般设置在路口,也可设置在道路中段,宜采用平面过街方式。平面过街的行人过街路段,应采用标线铺装、灯光及其他设备共同界定过街区域,并采取无障碍设计。


  4.2.5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设计时,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转弯半径以降低车速。城市支路、小区道路在行人过街集中地段宜设置减速带,或者跨车行道设置与道路两侧人行道同标高的起坡过街带,提高步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3道路路面


  4.3.1路面设计首先要根据交通功能的需求,对路面材料、结构、形式等加以选择,以提供有一定强度、耐磨、防滑的路面,同时也要重视视觉的感受,要与合适的建筑环境相融合。


  4.3.2路面色彩的运用要注意色调、浓淡、质感等因素,还应注意和南阳当地的气候、街道的性质、周围环境的配合。一般行车的路面主要为灰、黑色,为有所区分也可采用彩色,根据道路系统功能灵活合理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增加南阳市城市基础设施灵动,步行街道的路面材质和色彩可更加丰富。


  4.3.3城市中心区段、商业区段路缘石高度不宜大于0.15米。路缘石材料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青石、花岗石等材料。


  4.4人行道


  4.4.1在人行道设计中要遵循“平整、抗滑、耐磨、美观”的原则,应符合残疾人的使用要求,无障碍设施设计要规范、齐全,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者人流量大的人行道铺可作为公共艺术的展示面进行多样化的设计。


  4.4.2人行道铺装要舒适、美观,使用材料在功能上应满足在雨雪潮湿的天气能防滑,便于排水,保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亦安全,在观感上要求大面积平整洁净,小面积细部精细美观,同时造价低廉。南阳市雨量适中,应选用吸水性适中、表面洁净的铺装材料,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街砖、透水性生态砖或石材铺砌的人行道,老城区核心区推选使用地方青石板材作铺砌材料。


  4.5城市桥梁


  4.5.1城市桥梁工程的设计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景观设计专题研究,内容包括桥梁选型、结构断面线形及与周边环境协调等方面。


  4.5.2南阳市老城区建筑密集,交通繁忙,桥梁结构设计宜采用线形简洁、施工便捷的梁桥形式,包括简支梁、连续梁、钢架梁等结构形式。在老城区核心区的桥梁,宜采用传统工艺的石砌拱桥。


  4.5.3跨越白河的桥梁要结合交通流量、所处的区域特点,在桥梁设计中应积极采用桥梁发展的先进技术,融入现代的元素,灵活采用多种结构,塑造外观比例协调、线形韵律优美的城市桥梁。同时适时考虑过河隧道的设计方案,多思路建设穿越白河通道。


  4.5.4要提倡城市立体交通。为适应南阳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显现的拥挤问题,适时在城市重要交通通道建设城市立交桥,立交桥工程设计中应包含景观设计内容,在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应简洁、朴素和美观,结构构件宜修长和轻巧。同时也应在位于城市主干道的中小学、商业区重要交叉口建设更多的跨路人行天桥,方便市民出行,体现南阳城市交通的人性化。


  4.6城市自行车车道


  4.6.1南阳市城市的各级道路要设置自行车道;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城市的自然景观资源地区、新城区、新建的大型住宅区等,应设置连续的自行车专用通道。 


  4.6.2沿城市道路的自行车道可结合人行道布置,宽度一般按2条车道2.5米设计,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路面铺装应有明显的区别,宜采用柔性材料,道路两侧有宽度大于10米的绿化带,自行车道宜结合绿化带单独设置。


  4.6.3人行道宽度不足3.5米的城市支路和小区道路,可在车行道空间内设置自行车道,在车行道空间内设置自行车道的路段,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限速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4.6.4城市的立体过街设施应考虑设置自行车专用坡道,或结合无障碍设计满足自行车过街要求。


  4.6.5在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公共交通换乘站、应集中设置自行车保管场地,一般公交站点有条件也宜提供自行车保管设施。


  4.7道路附属设施


  4.7.1道路照明设施


  1.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要以满足道路照明要求为主,兼顾美观性和经济性。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照明设施应与四周环境相协调,注意照明设施的隐蔽与照明效果的关系。


  2.路灯选型要与道路特征及周围建筑风貌相统一,路灯的布设要与道路绿化、行道树、交通安全设施、其他市政设施位置相协调,以充分发挥其照明功能。


  4.7.2 广场与停车场


  1.为适应南阳市城市发展的需要,要大力规划建设城市广场和停车场。针对日益突显的城市公共停车位紧张问题,应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对所有有条件的区段和位置多方位尽可能规划较多的停车位。应利用城市道路的辅道和临街的广场设置停车位,应利用既有大型建筑的地下空间改造恢复地下停车功能,应规划在建、新建大型建筑发挥地下、地上立体停车空间,应结合城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人防工程的停车空间,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拥有空余停车位。


  2.地下车库要设置人流导向标识,通往地面人行出入口处宜设置专用门厅,大型停车库宜设置人行专用道和无障碍设施。地下车库的出入口的起坡点,不得超出用地红线,也不应占用公共开放空间和建筑退线范围,应设置在建筑物底层范围内。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均应合理设置非机动车位和残疾人专用车位。非机动车的停车位应靠近使用者活动区域;残疾人专用车位应设置在方便出入的位置,并应作显著标识,按总停车位的0.8%设置。


  3.广场与停车场的铺装形式和色彩要体现南阳特色,并应与周边环境协调,铺装材料可多样性。铺装面材不能使用大面积釉光面和磨光面铺装面材,宜选用平整防滑的铺装材料,同时满足易清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优先选择具有环保功能的新型科技产品。室外停车场铺装宜选用透水性生态材料。


  4.7.3 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设施,包括公共交通的公交车站点,其设计建设应综合南阳的历史文化元素和运用现代手法,体现南阳的历史和发展,其布置应与道路绿化、道路照明和道路其他市政设施位置统一考虑,避免相互干扰,保证合理使用。标线设置遵照国家标准,结合南阳市路网特点,力求简洁明了。标志牌设置不仅要满足交通指示功能,通过“精致、简洁、齐全”的手法,体现南阳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路牌设置形式、风格宜统一,设置于各段道路进出口显要位置,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桥梁建设中,应配以醒目的桥名碑(牌),以方便本地人和游客更好的了解南阳。


  4.7.4其他附属设施(含井盖、栏杆、垃圾筒、电话亭等城市家具)


  附属设施所使用的材料可以选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木质材料等,但均应满足坚固耐用、环保无污染的性能要求。同时,应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将南阳的城市风貌在附属设施上表现出来,赋予一定文化内涵。可以从商业的角度将广告放在附属设施上,用复合材料做出不同颜色,让城市道路更加绚丽。


  4.8城区水利工程


  4.8.1城区水利工程是指城区防洪(河道清障、疏浚、整治、堤防、护岸)工程、城区排涝(泵站、水闸、沟渠)工程、城区壅水(蓄水、湖塘、堰坝、船闸)工程、城区取水(提水、引水、输水)工程、城区白河湿地建设工程等。


  4.8.2南阳城区水利工程建设要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规定的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充分体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工程建设布局和需要,强调与周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水生态系统等环境因素相协调,突出南阳特色,反映南阳城市风貌。


  4.8.3在处理用水、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不同性质矛盾时,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重视、倡导、利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现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同时要加快城区内河疏通及截污等综合性治理进程,做好白河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


  4.9城市无障碍设施及游憩空间


  城市各类开放空间、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和居住建筑等要按有关规定和标准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及游憩空间,并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其形式风格应和空间环境相协调,周边应统筹设计配套设置相应的休息驻留、休息座椅、垃圾桶、花坛绿地、照明、背景音乐等城市游憩设施。